数学教学优秀随笔

时间:2024-04-15 17:08:35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优秀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1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课,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入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密铺细垫”将知识全“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让新旧知识之间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碍”。在复习铺垫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度”:

一、把好时间长短之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前20分钟内,这也是儿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有尽可能多的时间探索新知,复习铺垫所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复习铺垫通常以口答或简要的笔算后口答形式为学习新知抛好“锚”,打好“桩”,架起认知桥梁,促进学生迁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二、把好题量多少之度

复习铺垫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全都“倒腾”出来。复习铺垫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生长基点”。在复习铺垫的题量上也应有所控制,过少则难以达到复习铺垫的目的,过多则浪费了时间且易缩缚学生思维,关键是能恰到好处地激活新知“生长基点”。比如:特级教师徐斌老师在教学“9+几”时,徐老师采用儿童喜欢的谈话法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接着,(出示小猴图片)由小猴带来了口算题进行复习铺垫: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徐老师在学生口算后提问:“通过这些口算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有的说都是10加几的,有的说这些题目得数都是十几。徐老师接着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学生一下子发现: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看似简单的口算课,徐老师抓住了计算教学的本质,通过谈话法,直接引导学生口算、观察、体验,感知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新课中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8道口算题加两个问题不到3分钟的时间已做好最佳的复习铺垫!

三、把好思维难易之度

复习铺垫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平台,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创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迁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因此,复习铺垫时习题或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切中知识的逻辑起点,也要通过复习铺垫准确切入全班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出最佳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既有思维的挑战性,又能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还以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教学“9+几”为例:在复习铺垫时,徐老师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先复习把一个数分成1和几,而是通过8道口算题并辅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通过这些口算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当学生发现“10加几都得十几的”规律后,徐老师直接出示例题“9+4”,并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的复习铺垫可谓“切中要害”——既激活知识“生长基点”,又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力。

总之,复习铺垫之“度”既要关注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也要关注班级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表现,灵活调控,有效铺垫,让复习铺垫到位而不越位,真正发挥复习铺垫的激活旧知、启迪思维、促进迁移、引导建构之功效,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2

“大步提问”的思考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齐胜利

孔企平教授在今天的讲座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课堂问题的新观点:“大步提问”。何谓“大步提问”呢?按孔教授的说法,“大步提问”是需要学生展开思考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它在一节课中往往处于中心位置,且一节课中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大步提问”的问题。他说课堂上如果没有“大步提问”,课堂就会比较琐碎,只有借助“大步提问”,才能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大的活动,学生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交流,思维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由于孔教授是穿插在其它内容中谈的,不是很清晰,因而,听后总感觉话说得不是很透,回来后围绕着孔教授的观点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可否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大步提问”的观点。

第一个层面,“大步提问”是改革当前课堂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小步子”,即心理学上的“搭脚手架”,通过一个一个台阶,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迅速、准确地掌握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学习缺乏挑战性,思维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第二个层面,“大步提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借助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大步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锤炼了他们的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教育价值。

“大步提问”思维跨度大,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迅速地解决,这必然会有效地调动他们自身的思维潜力,同时,个体之间的思维差异也为他们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终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三个层面,“大步提问”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要想在一节课中设计一至两个“大步提问”,教师必须要有精心的设计,而精心设计的前提就是对教材与学生的深度挖掘,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蕴涵的数学价值,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深刻性。同时,驾驭“大步提问”也需要教师有超出常规的课堂教学能力。以上两个方面清晰地告诉我们,课堂中的“大步提问”必然会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齐胜利,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现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工作以来,先后获得黄山市“名教师”、黄山市“学科带头人”、黄山市“教学新秀”,连续两届黄山区 “拔尖人才”等称号。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3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 ……此处隐藏11613个字……,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解和有。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11

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导学提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觉自己学得的知识能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我还特别注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在该节课里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因为时间的把握的.不好,学生在做图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面的概括也没有时间,学生中一些问题还没有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几个学生还是出现了制图不完整,所表达的语言都是不全面,不够准确的。其实学生的表达也说明了学生对于该过程的掌握还是不太稳固。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12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2、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不怕困难攻克数学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课文,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老师的解释,学会不断思考,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而高中数学内容容量大,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我们就应该先注意记好解题的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要整理笔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再者,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4.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13

《乘法分配律》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在设计本教案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水平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1.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来的算式就比较开放。学生能自由发挥,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气氛热烈。到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是一样的。这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的。

3.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4.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表示规律,归纳规律,应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

《数学教学优秀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